《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2022-12-26 15: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是自读课,是一篇写景诗歌,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写景诗歌,把握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同时学会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教学思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 理的完美融合。 4、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及艺术特点。 5总结全诗及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画面:

有位诗人就是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欣赏画面,交流感受

欣赏画面美,引起无限遐想,激起对《春江花月夜》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看课文注释(1)。

了解张若虚及其写作风格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 2)展示材料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找学生朗读,交流感受。

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朗读,进入情境。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交流初步感受。

以此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音乐美。 四、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融景、理、情于一体,优美深邃、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景、理、情。) 展示材料三、四、五 分组讨论景、理、情。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五、拓展:中国古代诗歌不解的意象情结。

结语: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展示有关月的诗词)

再次朗读诗歌,找出有关月的诗句。 培养学生把握意象分析诗歌的能力。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附:

作业设计: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 画意 月下之思 宇宙人生 哲理 月下之情 思妇游子 诗情 材料一: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成就千古美名。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幸运诗人的成功之作,被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材料二: 滟滟(yàn) 芳甸 (diàn) 皆似霰 (xiàn) 纤尘(xiān) 扁舟(piān) 捣衣砧 (dǎo)(zhēn) 西斜(xiá) 碣石(jié) 材料三: 北宋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7W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