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论述》,欢迎阅读!

教育学
1、教育功能的演进 (1)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在我国“学在官府”。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如下变化:a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b要求教诲迥终身化的方向发展;c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灯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d要求学校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二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两种教育相互隔离。双轨制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了。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3、现代教育的变化(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或20世纪后教育的变化)
(1)教育的终身化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于是,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概念,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本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评价标准
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4、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答: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赌注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中。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1)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3)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孔子强调学习与思维相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谈谈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自己的启发,可以结合孔子的言论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求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 5、《学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并谈谈其中的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其具体教育思想体现在: (1)《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教育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在教学方面,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在的答案。
结合我们当前的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来谈谈《学记》中的教师观、教育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对我们教育改革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