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主就餐”成就孩子未来》,欢迎阅读!

“自主就餐”成就孩子未来
作者:黄爱华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2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而餐点活动的组织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课程游戏化将餐点环节重视起来,成为课程建构的重要来源。笔者所在幼儿园实施开展自主就餐活动,多次请家长配合做了一些事情,家长们对此非常好奇。为了让家长了解自主就餐调查,知道自主的重要性,在家也与这活动保持一致性,同时开展了一次以“自主就餐”为主题的家园活动。活动前的准备有:向家长发出邀请,并告知活动主题和流程;记录幼儿在园自主就餐过程的点点滴滴,以及在家、园、孩子的共同配合情况。 小品引发共鸣
由几对家长与孩子现场演绎“微小品”,重温熊孩子吃饭拖拉、挑食、偏食的几个场面,引发家长们的共鸣。 自主就餐,自主互助
了解孩子在园自主就餐的情形。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园是怎么开展这一活动的,零距离熟悉孩子在园就餐的过程,感受孩子在就餐中的“变化”。 寻求理论支持,从中摸索如何实施 向家长简单介紹“自主就餐”。其理念来源于省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就餐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体现自主、安全、文明、有礼等,促进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前期尝试阶段,初探自主就餐的第一印象 据调查,本班孩子不管在家还是在园,吃饭方面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不太好的行为和习惯。自主就餐的提出,让孩子这种“我只需要坐等着
吃”“饭菜是你们要我吃”的现象应得到改变。以午餐为切入口,和孩子一起讨论吃饭需要做的事儿。最后确立了几个方向:洗手—排队—盛饭—送碗—散步。
孩子也有自己单独盛饭、盛菜的经验,于是预设了两组对面站同时盛饭菜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发现了一些好的现象,同时伴随的问题也不少。(如表)
不断调整,全方位参与 一是硬性调整:餐具由大的容器,换成直径为20厘米的保温桶,解决了保温问题,盛取时也更方便了。还购置了适合孩子抓握的勺子。布局以幼儿方便操作、利于走动、保证安全为前提,不断调整备餐桌位置,最后以备餐桌在中间,幼儿分组围在四周,这样每组的距离差不多,孩子们取餐路线也得到了统一,避免途中的碰撞。队伍由两组变成四组、最后变成六组,各组同时进行,缩短取餐时间。二是软性引导。营养介绍:通过人为什么要吃、我们需要吃什么、怎样吃才健康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和老师、同伴、家人一起,关注吃、认识菜、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将“我要好好吃”落实到每餐。三是环境创设:和孩子们一起画、剪、折,共同布置主题墙。将七步洗手法、就餐流程时间分配、值日生事宜,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一一呈现。用外化的环境起到润物无声的隐性效果,将各个环节的要求都内化成自我约束。四是多种感官参与,孩子各方面收获多多。实施了自主就餐后,孩子多感官、全身心地融入了“吃”,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知识方面,他们懂得了关于吃的知识。能力方面,自我服务能力大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预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自主就餐,由餐前准备——取餐——进餐——餐后整理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由孩子主动参与其中,人与人之间亲密接触,社会性方面也有了发展,如有序、共享食物、乐于服务他人、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等等。 家园一体,自主教育
对于幼儿园来说,要营造“家庭式、自主、愉快的用餐氛围”,其关键词是自主。回溯中国文化长河,自主教育思想早在《周易》中早有萌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家耳熟能详;孟子也提倡自主,万事自求自得,才能融会贯通。反观目前的社会现状,每个家庭常常是2个、4个、甚至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能把宝贝照顾得更好,过度的关注令孩子不独立、不自在、不自主了。
家、园是一体的,从自主就餐的开展与实施,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为了让5+2的模式有大于7的效果,我们和家长一起讨论:对于孩子吃饭,在家如何实现自主。家长们畅所欲言、妙招频出——选购娃儿喜欢的餐具、共同制作主题点心、带去市场买菜、小厨师SHOW……感觉小家伙们在家自主就餐的趣味更浓。
最后以一首自编儿歌《自主就餐歌》,让孩子与家人进行互动朗读,将自主就餐的整个流程、以及孩子自主的心声在对话中呈现。
自主就餐,以吃为题,真正开展起来,就会发现,孩子享受的不仅仅是吃。自主就餐,培养了孩子的自觉性,为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为了孩子们灿烂靓丽的明天,我们家园携手,用爱护航,成就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h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