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灵与肉》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灵与肉》读书笔记
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文学”高峰期的《灵与肉》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许灵均30年后重遇他的亲生父亲,并在内心犹豫要不要全家一起跟父亲出国。在与父亲度过的几天里,他去了大城市,见到了许多在他所在生活的小县城里没有的东西……他也见到了很多人,大家都素不相识地走在街上,街道上既热闹又冷漠。虽然许灵均这个人是置身于北京这个大城市上,但他的灵魂早就回到了他生活的小县城里:一路上,他不停地回忆着他的过去—11岁的时候,父亲抛弃他们母子,随后母亲病逝;母亲死后因为舅舅卷走了母亲的一切遗物,他无家可归,只好睡马圈;日后因为父亲的阶级关系,无缘无故地被打进了“右派”,并被派去劳改;后来又成了一名放牧员,在那里得到了他的妻子、女儿……痛苦的、欢心的,历历在目.这时,他恍然大悟:“不,他不能呆在这里。他要回去!那里有他在患难时帮助过他的人们,而现在他们正在盼望着他的帮助;那里有他汗水浸过的土地,现在他的汗水正在收割过的田野上晶莹闪光;那里有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女儿;那里有他的一切;那里有他生命的根!”
这部小说之所以称为《灵与肉》肯定是有它的意义所在的。在西方的宗教中有过这样的说法:人的肉体是行走于大地上的,而人的灵魂却可以离开地面,飘向更高的地方,甚至可以接近上帝与天堂。我认为在许灵均的过去,他的“灵与肉”便是这么一种状态:从他11岁开始,他的人生便受尽了苦难和折磨,这是他肉体的痛苦;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遭遇使他的灵魂“拾级而上",乃至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这就是他的欢乐.
在与父亲再一次离别前,他父亲说:“我发现你非常非常成熟了。这也许是因为你有坚定信念的缘故吧。”可是,许灵均自己却也不那么认为,他感到父亲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现在的精神状态.“任何理性上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作为基础就会全部是空洞的.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感情要比理念更重要。而他这二十多年来在人生的体验中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正是劳动者的情感。想到这里,他眼睛润湿了。他是被自己感到了:他没有白白走过那么艰苦的道路.”他的肉体在劳动,而他的灵魂却从中得到乐趣,一种劳动的乐趣,一种生活的乐趣。当然,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许灵均已经走过的日子算是令人痛苦的,但是,作为身在其中的他自己,他却不仅用他的理性去分析,而是更多地用感性分析。在劳作中,他
付出过,不仅汗水,还有他的感情。在他工作的时候,他都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的土地,对待他的工作,对待他的学生、周遭的人以及他的家人。因而,他无法忍受自己的肉体与灵魂的分离-身处异地却想着家,想着那片土地,想着那些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D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