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耕牛·战马》教案 (1)》,欢迎阅读!

耕牛.战马
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课本中的画作,呈现牛马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体会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画笔等、范图。
学生:国画用品 提前准备作业的材料(帆布袋 扇子 牛奶盒等)
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探索型课程,作为和平时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
时期宝贵作战资源的战马,是古代艺术家们热忠表现的题材之一。本课中的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当时的国力。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并尝试运用线条临摹一头牛,提高造型能力。
教学思路:半学期的素描基础练习使学生稍许具有了一些线的组织能力,同时
对形象的把握也有一定的认识了。上节人类的朋友一课通过铅笔/钢笔线描的临摹激发了同学们对动物热爱的情感,本课主要了解绘画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基本把握主观情感和线条的表现相结合的绘画语言,体会线条绘画的艺术魅力。作业上要求“承上启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临摹名家名作,为后面装点生活一课起到预习作用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牛或者马题材的美术作品吗? 师: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野马,汉代画像砖中的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也处处可见牛参与人类活动的踪迹,徐悲鸿笔下的《八骏图》。
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关系,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耕牛战马》。
(板书:耕牛战马)
二.《五牛图》 1. 初识《五牛图》:
师:在众多描绘牛马的美术作品中,韩滉的《五牛图》一直备受推崇。 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来欣赏一下这幅《五牛图》,看看它为何如此受欢迎。 师:在欣赏一幅画时,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嗯,我听到有个同学说这个作者是个宰相。
没错,韩滉是唐代中期的一位宰相。他在任职期间,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因此也特别喜欢描绘农村风俗,尤喜画牛马等动物。
《五牛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赵孟頫称赞《五牛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2. 细看《五牛图》
师: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不就是画了五头牛吗,怎么就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接下来,先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幅画。
师:这幅画是一幅长长的手卷画,按照中国画的观赏方式,我们要由右及左进行欣赏。
我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五头牛,然后讨论这五头牛各有何特点,你最喜欢那头牛?
师:这位同学说,他最喜欢第四头的黄牛,因为它正伸着舌头非常可爱。
也有同学喜欢那头花牛,因为它看起来最漂亮最特别。 师:经过刚才的观察,相信同学们已经看出,这五头牛是神态各异的,他们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而且似乎每一头牛都在一个情境之中,十分有趣。
画面上几乎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可见画家功底深厚。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透过五头牛的动作神态,看出它们之间不同的性格?
第一头牛,荆棵蹭痒,嘴里嚼着甘草,十分的悠闲。 第二头牛,高昂头颅,看起来有些傲娇。 第三头牛,气定神闲,可说是沉稳。
第四头牛,回头瞭望,吐着舌头,看起来调皮活泼。 第五头牛,眼神若有所思,透着倔强,
3. 赏析《五牛图》
师:经过欣赏,我们发现《五牛图》中的牛,可说是“形神兼备”,那么画家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师:在之前的欣赏课,我带领大家了解了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请问《五牛图》属于哪一种呢?
有的同学认为这些牛的细节画得十分到位,看起来是工笔画;也有的认为画家并没有把牛画得过分逼真,似乎更像写意画。
其实啊,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手法,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师:我们看到,画家对于牛脸部的描写是非常用心的,这使得这幅画拥有了工笔画的细腻。
而他在画牛身体部分时,则用简单线条去进行概括,保留了写意画的自由韵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Y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