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院新会计制度与旧制度的联系与区别》,欢迎阅读!

医院新会计制度与旧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作者:李志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第2期
李志
摘要:医院的新旧会计制度在提出的背景、会计核算的方法、财务报告的构成、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基于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对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从而分析新会计制度对现阶段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希望能够推动现行医院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联系;区别
2012 年1 月1 日之后,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为了有效保证新旧制度之间的顺利衔接,保证新制度的有效推行和实施,财政部制定了相关的衔接处理规定。随着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范,提升了医院会计核算的效果和效率。为此,医院对于预算的管理强度加大,加强了对收支情况和资产情况的掌握程度,同时使得员工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关的成本核算工作,也得到了提升。因此,研究原有会计制度的优点,并进行科学的创新,对于现代医院构建完善的会计制度,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意义。
一、提升了权责发生制度的深入程度
在新的会计制度推行过程中,《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医院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多方面会计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旧的会计核算制度中,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的权责发生制之上,医院的会计核算的实施方法和实施原则均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析和汇总。但是,由于医院和一般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医院的自负盈亏也对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院必须以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完成资金的高效使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旧会计制度虽然对权责发生制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具体的会计制度却借鉴事业单位的的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主要的框架。
因此,权责发生制在医院的推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无法进行合理化的使用待摊费用分配工作,也无法对权益性收益和资本化支出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划分。这种情况之下,很容易导致会计的成果无法满足成本核算的精准化要求。因此,会计核算中的责权发生制的明确实施,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中,由于修购基金的取消,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应用,明确了医院在资产债权结构方面的变化情况。在旧的会计管理制度之中,修购基金的计提工作,主要根据医院的固定收入或者结余情况作为依托,和医院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没有直接的关系(修购基金的提取工作主要是根据一定比例的原则资产价值为基础,提取修购基金的过程并不影响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随着新的计提方法的应用,导致计提和固定资产价值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出现核算结果,大大超过固定资产本身价值的情况。而在旧的会计制度之中,虽然对固定资产设有折旧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医院的账面只有针对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分析,导致整个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和负债率与新的会计制度相比较,在核算结果的精确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性。
二、完善了预算和财务两方面的沟通和融合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通过将医院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融入到同一个会计体系之中,确定了预算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进行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由此引发的医院的公益作用,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民众,所以新的会计制度的主要
改革方向就是,构建出与国库集中收付方式相对应的接口管理制度,完善支付方式的改革工作。
在医院之前购买医疗器械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财政性资金,作为主要支出方式,并将它作为原始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计提折旧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下,这种模式的资产在计提折旧的过程中一般运用于“待冲基金”之中。在摊销资产和领用存货的过程中,没有将它作为成本费用核算的内容,而是通过直接冲销的方式实现待冲基金的处理工作。通过新的会计制度,能够有效区分财政资产和非财政资产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待冲基金”的模式,提升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的转化效率,同时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和预算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工作,提升了医院会计制度构建的效率。
新的会计制度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构建的,其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基本建设分析表、会计统计报、相关附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核算报表,完善了医院在资产负债表、收入统计表方面的核算方法。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下,现有的报表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创造性的解决了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在现金流量的核算方面,通过引进现金流量表,加强了医院的现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现阶段的就医环节中,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并不需要缴纳全部的费用,而是通过医保中心支付一部分的费用,但是付款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要求医院必须视对资金流的关注情况。通过资金流量表的使用,提升医院对后期预算工作的规划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
三、提升了会计科目的实用性
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之中,不仅对会计的核算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也对相关的实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改革。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收支方面的反映更加全面,设定的会计科目的核算功能也更为强大,相关的会计科目的实用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医院作为一个集中了医疗、教学以及科研三位一体的整体,对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旧的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包括科教方面的资金,将科教经费作为往来款或者专用款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院收入数据的完整性不足,无法全面反映医院的真实收支情况。新的会计制度对“收支”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通过将医疗、教育、科研三方面的分类处理的方法的运用,将科教之间的收支管理纳入到科教项目之中。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和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要求,对于会计科目提出了新的变更和改革要求。在新的会计制度构建中,将会计科目的调整,集中在针对药品和医疗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这也符合现阶段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药品管理工作是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药品和医疗环节分开核算,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同时也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很大出入。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下,报表体系的构建工作更加完善,它创造性的解决了现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总之,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应用,是对医院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补充和修订,是对原有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改良,体现了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现阶段医改的重要尝试和探索,为医院会计工作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运行准则。
参考文献:
[1]罗庆云.关于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3,(13):168-168.
[2]王文炯.浅谈医院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管理[J].会计之友,2012,(7):63-64.
[3]徐伟宁.浅析医院新会计制度[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4,(6):18-19.
(作者单位:吉林市儿童医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BIK.html